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当前位置: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 焦虑症 >

当出现焦虑情绪时,该怎么和它相处

文章来源: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发布日期:2017-08-22

每个人遇见焦虑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有的人会丧失行动力,越是一大堆事情没做,越是没办法开始来做,越没有办法做就越会焦虑;有的人会过度行动,变成工作狂,给自己增长工作量,超出身体和心理能承受的良性范围;还有的人容易对某些事情上瘾,比较抽烟喝酒,沉溺于游戏,过度饮食,流连于网络之中等等。

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可以让我们有动力去做某件事情,可以得到更高的绩效。实际上有焦虑的人比没有焦虑的人更有成就。

焦虑往往会把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焦虑也可以预知危险,保护我们自己。比如说看到野兽的时候,焦虑会让我们赶紧逃跑,躲避伤害。

在生活中,我们普通人较常见的两种焦虑:一种是对行为的不满造成的焦虑;一种是整体的状态不满而引发的焦虑。

行为不满引发的焦虑

指现在特别想去做某件事,但是达成又有困难,人本能的想要逃避,逃避的结果会产生焦虑。

比如你想要跑步减肥,给自己订的目标是跑五公里,但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你没有去开始做这件事情,此时你的内心就会产生焦虑感。为了避免这种焦虑的情绪,你可能较后就放弃跑步了。

对这种因行为不满引发的焦虑,有一种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对目标做演变,把一个目标演变成两个目标,一个定成理想的目标,一个定成较容易完成的目标,定为达成目标。

比如跑步,我的理想目标是五公里,但我的达成目标是2公里。如果我完成了2公里,内心就会觉得我有完成这个目标,焦虑感会降低,如果我能比2公里多出来,那内心就会增加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额外获得的,这对较终达成理想目标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

但要注意的是达成目标不能设的太低,找到自己能力所及的那个点再稍微往上一点,比如你一开始跑步,1公里以后就觉得有点累了,但坚持一下,能到达2公里,这就是你比较理想的达成目标。

整体状态不满引发的焦虑

这种焦虑是现在普遍存在的,不是对某件事情,也不是达成某种目标,而是一种迷散性的焦着,比如对现状不满却不知道做些什么,看不到未来,整个人觉得生活很被动。

有焦虑状况的人,要避免陷入过度的深思。他们会否定自己,比如,我很差劲,我比不上其他人,我这一生就这样碌碌无为,我很无奈等等。我们在焦虑的时候,会反复思考这种痛苦的情绪和不理智的想法,并且试图说服自己,一边想这些,一边不再焦虑。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误区,因为过度的深思,只会更加巩固大脑中与我们焦虑的思维,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当你企图用大脑去对抗情绪的话,是徒劳无功的。过度的沉思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不是解决焦虑的方法。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频道,换一种思维。你可以告诉自己,“焦虑是暂时的,我是一个人,我有这样的焦虑,非常的正常,没有关系,我接受,我不急着挣脱,我可以尝试感受这份焦虑,相信它一会就会消失的。”记住这些话,每次焦虑的时候就这样告诉自己,会让你感觉好很多。

不必沉浸在过去,不必追究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也不要试图说服自己相信未来,而是问自己,是不是不舒服?如果不舒服的话,可以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吃点好吃的,听听音乐,跟人聊聊天。

身体跟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去做这样一些日常的事情,可以改变身体所处的状态,焦虑的情绪就会很快消去。

三种方法释放焦虑

种方法:玩耍

自从我们变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成人以后,我们好像忘记了如何玩耍,小的时候都是无师自通的。如果每天拿出一点时间来玩耍,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去释放童心,折飞机,玩橡皮泥,画画......但除了手机、电脑这类电子产品。

第二种方法:不动脑的行动

比如做家务,拖地,擦镜子,做完这些事会增加你的成就感。还可以去运动,只要是让自己动起来的,少用脑的行动都可以。

第三种方法:呼吸放松法

这条是针对身体状态比较明显的人,有些人一焦虑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入睡困难,心跳加快等等。可以找一个舒适不被打扰的地方,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在心里默念“呼气吸气”,所有的意念都集中在鼻子下的呼吸间。

和焦虑做朋友

焦虑时不时就会来你家串门,这是一个不能避免的现实情况,你越是阻拦它,它就越想要进来。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打开门,请它进来,它能来,也会走。

情绪就是能量,来来去去的很正常。当超出一定的焦虑,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种信号,是告诉我们需要放松。接受焦虑带给我们的信号,尝试满足自己关于休息、自由、温暖、关爱的深层需求。

应对焦虑的态度就是接纳,不是去对抗。焦虑就像弹簧,你强,它就会更强。希望通过以上介绍,大家都能够正确面对焦虑,和它做个朋友。

医院简介

MORE
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成都成华脑康医院是四川成都一家精神疾病诊疗医院,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拥有专业的诊疗团队,致力于为患者提供特需化服务,诚信经营、打造专业品牌...[详细]

医生团队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