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或与EB病毒感染有关
文章来源: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发布日期:2017-11-17
精神卫生医生对神经衰弱患者的一项研究发现,感染EB病毒(EBV)者,在具有神经质的个体特征和(或)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的情况下,容易罹患神经衰弱。
EBV是一种普遍感染的人类疱疹病毒,在体内可长期甚至终身潜伏,并在一定条件下反复活化,这种“潜伏—活化”模式所致的EBV抗体反应的周期性异常,与神经衰弱(亦称慢性疲劳综合征)迁延波动的病程相吻合。为了解神经衰弱与EBV之间的关系,探索其生物学发病因素,研究者对严格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神经衰弱诊断标准确诊的34例神经衰弱患者,33例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等条件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血清EBV抗体、外周血EBVDNA、及其临床症状、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进行了前瞻性测量和评估。
结果显示,神经衰弱组血清EBV免疫球蛋白G(IgG)阳性率(76.5%)、EBVIgM阳性率(23.5%)均高于对照组(IgG为51.5%,P<0.01;IgM为阴性,P<0.05);神经衰弱组EBVDNA阳性率为5.88%,对照组均为阴性。EBVIgM滴度均数神经衰弱组高于对照组(P<0.001)。神经衰弱组经 4个月治疗后,EBVIgG、IgM及EBVDNA的阳性率与治疗前比较均呈下降趋势,但无性差异。神经衰弱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平均值、艾森克人格评分中神经质评分(EPQ-N)分值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SCL-90分和EPQ-N分下降(P<0.01)。神经衰弱组治疗前近一年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及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无差异。神经衰弱组生活事件量表(LES)总分和负性事件值高于对照组 (P<0.001)。EBVIgG阳性者神经衰弱组(26例)LES总分和EPQ-N分高于对照组(17例,P<0.01)。Logstic分析显示,影响神经衰弱发病的主要因素为EPQ-N分和EBVIgM。
研究者认为,神经衰弱与EBV感染有关,其EBVIgG、EBVIgM阳性率及IgM效价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与其临床症状呈同步同向变化 ;感染EBV者,在具有神经质的个性特征和(或)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的情况下,容易罹患神经衰弱。
- 上一篇:上一篇:精神分裂症会治好吗
- 下一篇:下一篇: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费用是多少
-
王玉斌 / 心理咨询师
现任成都成华脑康医院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具...[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
徐淑云 /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临床精神科主冶医师,心理冶疗主冶医师...[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